脚步。安澜跟着小跑了一段距离,在离开这片村落前才看明白这股气味的源头——原来农田外侧悬挂了一些瓶瓶罐罐,其中装着混合过又发酵了的辣椒粉。
距离村子稍远一些的路边停着一辆白色面包车,挡风玻璃沾满浮土,车身上画着头正在吃草的大象,边上写着“特快专车”一词,再往后些还贴了张红色的三角警告标记,提示人们“注意大象”。
当象群经过这辆汽车时——它甚至还没有卡拉的视平线高——安澜看到车门上有两块不大不小的凹陷,似乎是撞击导致的,而引擎盖也没逃过类似的命运,一个边角翘着,不能完全闭合。
沿着这条路走出半公里,踏上长满灌木丛的原野,她还在回想刚才看到的画面,回想去年工作人员所说的“人象冲突日渐激化”,回想上辈子做斑鬣狗时听到过的非洲象袭击观光车的新闻。
安澜在心里叹了口气。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非洲象值得同情,被袭击的村民、过路者和游客也值得同情,只要现状得不到改变,谈论谁对谁错根本没有意义。
怪村民吗?他们扩大农田区域是为了生存。
怪大象吗?它们走的是祖祖辈辈走过的路线。
怪园区不该组织游客观光?他们也需要经费。
面对这一无解难题,安澜只能站在微观的、个体的角度,保护好自己和亲眷,闭上眼睛,捂上耳朵,不看不听不想其他同类和人类遭受的损失。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她踏上了柔软的草地。
这是安澜第一次完整走过这个家族世代相传的迁徙路线,也是她第一次看到祖先们为后辈选择的旱季避难地点,当这张线路图被刻进脑海、和曾经熟读的地图相对应的时候,一切都有了意义。
卡拉家族克服千难万苦穿越卡拉哈迪沙漠,原来是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