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七岁时就能作出美丽的诗篇;“九龄书大字”,九岁时他开始练习大字, 积累了厚厚一个书囊;十四五岁时他就已经开始和当时的文士各位互相唱和酬应2。
好一个天才神童!
安稳的环境、聪明的头脑,让杜甫的童年、少年时期过得无比轻松,以至于他“十五心尚孩”,直到十五岁都还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心智尚未成熟。
十五岁的杜甫“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3”,在八月,梨子、枣子成熟的季节,已经长成小少年的杜甫仍旧不见端庄之态,在树上爬上爬下地摘果子。他家里是多么富足啊,当然不是缺这一口果子吃,只是想玩罢了。
虽然这一时期的杜甫尚且稚嫩,但是他也“早充观国宾”,已经是文场中备受看重的少年才子,因为高声望的家世,他经常出入上流阶层的宴会,数度聆听宫廷首席歌
唱家李龟年的演唱。
这一时期,杜甫接受了来自杜家父系、清河崔氏母系两大有着深厚底蕴的诗书家族的教育和熏陶,奠定了杜甫一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他今后写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的诗埋下了伏笔。
而那时的大唐呢?
——正是“开元盛世”。】
众人精神一振,终于讲到大唐了吗?
李世民直起了腰。房玄龄的眼神严肃起来,王珪轻声咳了咳,魏徵的一张冷脸更冷了……那时的大唐,会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有两章,等会还有一更哟~
1杜甫《剑器行序》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