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京畿道生齿三百万有余,而关中可垦之土,几尽刍荛。”
“若不通变疏导,恐复见往岁关中饥馑之弊……伏乞圣虑,早为之所。”
五月,在夏收即将开始的情况下,李商隐来到了贞观殿为刘继隆上起了眼药。
关中人口稠密的事情,几年前就有官员提过,只是不曾想才过去几年时间,竟然会增长到三百万之多。
想到此处,刘继隆目光看向汇报此事的李商隐,沉吟片刻后才开口道:
“今岁从吏归来之学子两千余人,太子不日便抵达洛阳,朕欲让太子率这两千余学子京察两畿,不法者及其本宗发配山南东道。”
还是熟悉的老办法、老手段,但手段办法不怕老,管用就行。
两畿之地在任官员四千有余,吏员更是多达三万之数,刘继隆就不信他们有这么干净。
“臣遵旨……”
李商隐躬身应下,随后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见他如此,刘继隆目光看去:“还有何事?”
“陛下……”李商隐深吸了口气,躬身作揖道:“犬马齿衰,精力耗惫,伏念陛下殊恩,未忍遽请。”
“然桑榆景迫,蒲柳先零,恐隳职守,上负圣明,唯乞骸骨,归老林泉,庶全始终。”
他的话令刘继隆愣了愣,随后在他身上打量起来。
出生于元和八年的李商隐,如今已有七十岁高龄。
在他没有开口前,刘继隆都觉得他还是那个四十多岁,看上去有些瘦弱的义山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