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如今的苏维埃,在莫斯科地区虽然部署了上百万的大军,可这些部队除近十万主力部队外,其余的战斗力几乎都是渣渣,根本就是东拼西凑临时组织的军队,人员素质就不提了,从装备来说连战争之前的地区民兵都不如。[
谢罗夫的伏龙芝方面军、乌克兰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经过多日战斗后加起来还有50多万。这50多万部队在斯大林眼里等于是救命稻草。只要伏龙芝率军回援,莫斯科战役还有转变的机会,一旦丢掉了莫斯科,那么一切都晚了。
伏龙芝不愧为红军最优秀的将领。在斯大林的催促下,他并没有慌了手脚,丢下谢罗夫急急向莫斯科转移。伏龙芝知道,一旦他这样做的话,不仅救不了莫斯科。反而会导致这几十万部队的全军覆灭。
别看伏龙芝在谢罗夫打得有声有色,还奇兵突出差一点儿把远东政府军给歼灭了。可伏龙芝也清楚的看到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一旦没了谢罗夫作为屏障,他这几十万大军在野战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所以,在救援莫斯科的同时必须保证后方的绝对安全。为此伏龙芝壮士断腕,把5个师的部队继续摆在谢罗夫为大部队断后。
谢罗夫的断后部队等伏龙芝率主力离开后继续抵抗了十来天,在伤亡巨大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后开始突围,除极少部分部队跑出包围圈外,其余部队不是被歼灭就是给俘虏,从而标志着谢罗夫战役的结束。
伏龙芝率主力从谢罗夫脱离后,并没直接西进增援莫斯科,如果这样做的话,等于他带着部队一头扎进了敌人的怀中,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他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为迷惑中国人,伏龙芝分兵转移,除一小部分部队摆出全军回援的架势,其余大部队调动北上,从苏俄北部绕了个圈子再转西南往莫斯科方向而去。
伏龙芝这招还是起到了效果,这一路上虽然多走了上千公里,但安全了许多,等到他抵达科特拉斯附近时,得知中国人已经打到了莫斯科城下,急忙命令部队加快速度,以从莫斯科北部直接南下,增援首都。
弗拉基米尔的失陷,暴怒的斯大林撤消了总指挥瓦西里康斯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