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也同样在蒙古军区和东北组建。第一装甲师恐怕是这三个装甲师中最精锐和最有经验的一支,因为它正是由白崇禧在蒙古军区原七十八团的部队基础上组建的,而且担任师长的正是四十五师师长白崇禧。同时参谋长张治中也调任第一装甲师,原副师长曹文廉升任四十五师师长,并同三十九师组建集团军,集团军军长最终归属有些出乎意料。落在了张虎臣的头上,冯玉祥虎视眈眈的军长之位最终没能取得,不过还是捞了个副军长的位置继续兼任三十九师师长。
至于第二装甲师师长由何应钦担任,驻扎在东北。三个装甲师中最强的是第一装甲师,第三装甲师其次,反而是第二装甲师最弱。这倒不是总参谋部不注重第二装甲师,而是因为坦克、自行火炮的生产数量根本达不到一下子全部组建到位的要求。和第一、第三装甲师相比,第二装甲师的任务是防御和预备队的作用。他们面临的是东南的关东州,以防日本人在中苏战争正式爆发后浑水摸鱼。所以。先搭起个架子来,随后等装备生产能力足够时再全部到位,这也是权宜之计。
装甲师,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坦克、自行火炮等新式武器的部队,但因为国家一时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坦克和自行火炮,所以全部装备只能一步步到位。除之前拨给的部分坦克等武器外。在三个装甲师组建后几日,陆续又有几批装备运抵,但这些坦克、自行火炮加起来连一半的数量都不到,这样一来极大影响了装甲师的正常组建和训练,无奈之下。各装甲师只能采取轮换训练的方式,以尽快形成战斗力。
在装甲师组建的同时,方子达的另一支秘密部队也在紧锣密鼓地成军。这支部队正是方子达的杀手锏——空军。
到1922年初,陈榥主持的军工基地已完成了对战斗机、轰炸机的第二阶段研制和生产。通过自主研制和对欧洲大战出现的各类飞机改制研究,成功造出了中国自有的双翼战斗机和轰炸机。
新的战斗机比起欧洲大战时的第一代战斗机先进了不少,虽然依旧是单座双层翼,可无论从飞行速度、距离远超当时欧洲大战中最先进的福克d.vii机型,而且抛弃了110马力发机,采用了更先进可靠的新发动机,使其作战半径达到了420公里,几乎是欧洲大战时最好战斗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