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多亏你了,等会儿一定得多喝两杯。”
“童总,快坐,快坐。”
这副模样,显然陈思望妻子对今天的收获也极其满意。
不一会儿,各种大菜就端上了桌,陈思望夫妇嘴里就没放下过感谢二字,酒也敬个不停。
“陈总,你要真心感谢我们廖工呀,就赶紧的把今年的种子定下来。”向天山虽然喝的是茶水,但说话却更直接。
“哎呀,你说我差点把这么重要的事忘记了,该罚。”陈思望装作懊恼的说道,又面向廖光义。
“廖工,明天我就把种子、化肥、农药统统都定下来。”
“哎,向总也是,也可不急这一时的,现在天20种子充足。”廖光义客气的道。
其实也正是因为种子足,才让技服的销售压力不小,放一般的公司,有天20这种种子,随时都会把供不应求挂在嘴上,但天禾不是这样的作风。
陈思望道:“早点买早点放心,廖工也好早点拿提成。”
按天20每亩的种子投入大约75元,300亩其实也就两万多块钱,廖光义能从他身上赚到的提成并不多,但付出的精力却不小。
不过,每一次高产都是有无形价值的。
陈思望的300亩田通过改用良种,轮作肥田等方式,最终实现了超高产,获取了超额收益。
由廖光义指导的类似的田,还有十数块。
三年的努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天禾的大区经理廖光义彻底打开了库尔勒一带的种子市场。
一千亩,一万亩,十万亩,乃至于冲击百万亩……廖光义服务的田面积越来越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