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确实很高。
但也没有说到完全出圈、人尽皆知的程度。
关注红旗河构想的也多是一些有一定教育基础的网民,尤以学生、科研机构和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居多。
普通人对红旗河构想是普遍叫好支持,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等词汇不要钱似的夸。
而少部分专业人士则围绕着红旗河构想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王院士的名头够大,团队里有诸多重量级的人物,但学术报告太仓促了,很多关键数据都含糊其辞,引来了诸多质疑。
“这条引水线6000多k,除少数涵洞外主要采用明渠,且大多在干旱半干旱区,沿途蒸发渗漏会非常严重,最后究竟有多少水能到疆省?”
“成本将会有多高?总不能长期靠国家补贴吧?别和我说生物能源,那已经是被证明不成熟的产业。”
“西线调水的问题要考虑国家战略和国防安全,国际河流要考虑流域问题,避免得不偿失。”
另外,还有民间环保人士、地方环保机构也表达了明确反对。
有些环保界人士在初闻红旗河工程时,一度极为震惊。
“那里有很多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怎么能建水电站、大坝呢!”
“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作为提出红旗河构想的源头,嘉禾承受的攻击仅次于王院士团队,连带着生物能源也再次被人抨击。
了大约十几分钟时间,郭阳才快速浏览完了大致情况。
“呼,吃饭,吃饭,不好意思啊,请你吃饭结果把你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