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迪尔目前的优势只有更成熟的技术。
不过其价格太高了,丰凯的采机定价88万元/台,迪尔则至少要150万以上。
巨大的价格差距足以抹平其中技术不成熟之处。
而且丰凯也有独特的优势,高产的天20种子——适合机采种植模式——量身定做的采机。
这两年天的产量就是证明。
贵航也有利益联结机制,它的股东里有兵团某师,以及石河子政府,出生自带销量。
只有迪尔和凯斯这些外企,利润全被他赚走了。
吃饭的时候和关程闲聊了一会儿,回办公室后郭阳也关心起了今年的。
除了令人振奋的国产采机外,今年的市场并不美妙。
也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消费减少,同时石油的下降,也让化纤产品替代性增强,需求很弱。
另外进口压力很大。
郭阳让秘书团的人整理了一份最近纺市场的情况。
纺企业铺天盖地的抱怨声。
“我们国家质量差,问题多,又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生产需求,增加了企业很重的负担,对纺织业来说非常不公平!”
“滑准税就是在割纺企业的肉!”
“苏省价格大跌--籽收购价不足2.5元/斤!”
“农不愿卖、卖难,企不愿收、不敢收。”
“2008年农资价格大涨,农实际收益连成本也不够。”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