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而另一方面,他又庆幸对方被上头如此看重,甚至被融景帝当做亲近之人。
因为按目前的情况来看,若是不出意外,他在国子监待满三年后肯定会再次升官,而谢良臣资历尚浅,再如何他也不可能成为祭酒,也就是说两人不会成为竞争对手。
可是一想到对方还未到弱冠之年便能继续升官到从五品或者正五品,他就各种羡慕嫉妒,毕竟他光是当上现在这个司业的职位就花了十多年。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升官这种事情,就是看能力和运气的。
所以等融景帝一走,国子监正式通报全院上下,表示他们要开办第一期国子监报的时候,朱大人便铆足了劲,想要在这件事上好好露露脸,让自己的名声也传出去。
于此同时,国子监上下监生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让博士们选中自己的文章,然后再刊登在校报上。
在如此众志成城之下,国子监的第一期校报的初稿很快便完成了,主编是国子学的博士,副主编便是书学的博士,一人主要把关文章质量,另一人则负责排版以及让刊物看起来更加美观。
初稿出来后两人也交给薛制并谢良臣他们看过了,都觉得没问题,只是在初次刊发的数量上,三人意见未达成一致。
薛制以为,第一期学报多半是由国子监们的监生买去,所以最多印五千份就可以了,朱大人却表示或许有的监生不愿花这钱买报纸,不如再印少一点,三千份就行。
而谢良臣与两人恰好相反,他主张初次刊印至少要一万份,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可发放外省的官学,只留少部分在京城。
毕竟印书局用墨一次也挺麻烦的,量大成本才能减少。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