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下官即刻便将手边资料整理出来交由谢大人。”吴大人起身回道。
只是还未等他坐下,坐在下首的朱大人又开口了,笑道:“谢大人刚来国子监还不熟悉,我看不如先把律学、书学、算学交到谢大人手上,等谢大人熟悉工作了,再接手吴大人手上的太学和四门馆也不迟。”
因为国子监总七学,因此祭酒的工作十分繁重,司业作为副官,就会分管几学,其中原来吴大人主要管着太学、四门馆、书学和算学,而朱大人则管着国子学、广文馆和律学。
之前已经介绍过了,虽是同在国子监,但是有的地方也是要分学生的,不是谁都能进。
与此同时,同馆学的名字和学生地位也能看得出,各馆之间教学内容也不一样,师资力量不一样,学生的出路当然也不一样。
比如会试除了举人可以参考之外,国子监的监生学成,由司业和祭酒考察合格的人也能去参加会试,过了会试就能当贡士,并最终成为进士。
像谢良臣考试的那一届,就有近一千国子监的监生最终合格参考了,其中有十多人进了二甲,二十多人成了同进士。
而这考中的近四十个人里,却无一人是来自律学、书学和算学的学生。
这三院的学生一般家中都是从八品及以下小官家的孩子,要么就是庶民百姓出身,前者论学问大概是秀才,而后者则为两次乡试落副榜的考生。
若他们参加会试,即便中了,也不是两榜进士,最多只有甲榜,所以即便中了前途也一般。
所以他们大多还是选择从事与父辈差不多的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