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te还真厉害,居然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人,和释迦摩尼和苏格拉底是一个时代的人。只不过《道德经》太难了,今天听了教授讲解了一下午,感觉连皮毛都没听懂。”
今日来的讲师是华夏著名的萧学者,道德经比他研究得更深更好的有很多,中译英的翻译大家更是不胜枚举,可能把道德经讲述得外国人(小部分)能听懂的,萧学者当之无愧是金字塔顶端。
“太正常了,《道德经》非常深奥,我们自己国人能全部看懂的也很少。”罗与稼说,至少他不敢说自己懂了。
“怎么?罗先生不是在安慰我?”杰瑞说。
罗与稼继续说,“老子是华夏哲学历史上非常传奇的人物。他本没想著书,就是他已领悟了世间的道理,又见一个王朝的衰败,就准备找个地方隐居。刚好执政官尹喜(ii)就请求老子一定要留下一本著作。故此,老子才留下五千字。所以里面老子有很多言论写得相当随意。就一个词[道],在五千字中就有多种含义。翻译的话也分为dtine、wa、hihwa多种,后来就直接译为ta。所以在华夏,如果不是深入研究的学者,也难说自己全部看懂了。”
“太酷了。”杰瑞闻言不由惊叹。
酷?罗与稼没理解。
“感觉老子先生的思想已经超过了很多想要把自己学术主题留下来的哲学家。他写下这篇《道德经》时,有没有人理解他不在乎,先生你所说的很多道(ta)都没分开,我认为他就不在乎。”杰瑞说,“我说太酷,是,即便是随手所写的著作,居然都蕴含了这么多的丰富哲理,老子先生没有留下其他著作太可惜。”
罗与稼倒是没往这方面想过,仔细想想,貌似好像可能老子真不在乎有没有人能读懂道德经……
留言五千是感谢尹喜的款待。
“尹喜也在华夏历史上永远留名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