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加上私人呢?顾陆也不清楚,因为名字就是“鸢木私人茶吧”。也有可能是加上私人,顾客就会认为更安全吧。很多采访都在茶吧进行。
当前也是。
“顾陆老师,请问你的新作《嫌疑人的献身》,什么时候在国内出版?在霓虹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你有什么看法呢?”南方都市报记者老马问。
南方报业啊,基本上是新闻人最讨厌的存在。因为南方系曾经是白月光,多少新闻人是因为听闻南方系的事迹才踏入。爱越深,恨越深。
只不过顾陆不是媒体人,他接受南方系的采访,目的性很强烈。
“合适的时候会在国内发行。”顾陆说,“具体时间跟宣发计划有关系。至于《嫌疑人的献身》在霓虹的销量不错……这本书的灵感诞生来自于几年前去霓虹无意间走到泪桥,那附近是东京的贫民窟。更直白的说,在预料之中,我就是为销量才写出这本书。”
为销量写书,随后就销量大爆?老马默默点头。“具体宣发计划有可以透露给读者的吗?国内有很多记者关注你的复出作品。”老马的提问风格是习惯抛出两个问题,“互联网上有不少很弱小的言论,他们认为顾陆老师你回归选择霓虹,是对国内混乱的图书市场没信心,请问怎么看呢?”
这类专访的问题,都是经过提前沟通的。可如何提问,以什么节奏,用语速构成什么采访氛围,就是记者的本事了。
“一本书的发行是有非常多出版人的共同协助的,我的透露,可能会打乱出版社和代理人的计划。”顾陆说,“至于国内的图书市场。我个人是非常有信心的。线上环境,互联网的销售方便。线下生态……图书奖项趋于成熟。”
除开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四大文学奖。第二梯队庄重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红楼梦奖、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越来越差)。第三梯队的就多了,比如之前获得的蒲松龄短篇奖。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