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嗯?王记者露出了洗耳恭听的神情。
“按照王记者你刚才的资料,顾陆的父母虽然是在他初一时离婚,但应该从小学四五年级起,家庭就已经不和睦了。”
陈教授抿了一口咖啡,“因为普通人婚姻的破裂,就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哪怕有补救的可能,也会为孩子继续过。”
关于这点,王记者认同。他也见识过许多事例,都可以证明陈教授观点的正确性。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靠山。可是破碎的家庭,让顾陆从小就没有能够依靠和信任的大人。”陈教授说,“这会直接导致顾陆特别渴求‘靠山’。”
“同时也因为顾陆特别的懂事,好像会经常去康复培训中心的当义工。对了多说一句,你解答了我的一个困惑,为什么《福尔摩斯先生》中对老年人的描述这么惟妙惟肖。就是来自这段经历的观察。”
陈教授说,“孩童的懂事,是从注意周遭人情绪开始的。顾陆同学肯定非常会捕捉人们的情绪,以及拥有非常强的模仿力。”
“以上种种,让顾陆同学以写作挣钱为主要思想,在看书的前提下。”陈教授说,“会对书籍产生依赖。因为只有学习到这本书的内容,写出好文章,才有生活费。”
“哦,”王记者醒悟了,“所以学习看的书,是他写作的靠山。这样他会全力模仿。又因为养成了这个创作模式,后续即便摆脱了生活困境,也难以改正。”
“所以每本书的笔锋看上去都不同。”王记者举一反三。
少年先锋报的王牌记者脑子就是好使,陈教授点头,“对!顾陆是非常独特的依赖性创作。”
“教授不愧是教授,”王记者夸奖,“难怪互联网好多人都奇怪为何小顾的前后作品,文笔几乎没连贯性。甚至有人猜测小顾是团体创作。”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