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是老李做阅读理解想多了,八个故事看完,他能感到这位叫做顾陆的作者绝对有这个思想深度。
好似他印象最深刻的《鞋子》,主角陪着爷爷去看了金陵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两周后“我”不愿接受父母带回来的礼物美津浓(日)运动鞋。被迫穿上之后,踢了一场球,很舒适的“我”,在踢球时甚至忘掉了球鞋来自霓虹。
“结尾是神来之笔,没有落在主人公感到愧疚这点之上,”老李感慨,“世人是善忘的,我们很多时候会暂时忘掉,不要愧疚,因为民族的伤痛我们会铭记永久。”
可惜了,如果再晚三个月发来,杂志按照惯例就要爱国故事征文了,老李认为《鞋子》比往年得奖作品要好太多。
“为什么顾陆不把这些故事投稿《收获》《十月》,这样的文学刊。”老李停顿,又话锋一转,“也不对,这些故事文学性也没那么强,投稿通过不了。”
简单说作家顾陆是故事会中的文学性最高,在收获十月中的故事性最强。
老李个人通过了七篇,没通过的是《砸碎小猪》,故事性实在薄弱,哪怕很有深度。
用了邮箱拒稿回复模板,[尊敬的作者,衷心感谢您向《故事会》杂志投稿……]模板里还说明了可能在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人物塑造的丰满度、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杂志定位的契合度等原因稿件通过不了,期待下次投稿。
《故事会》并不是什么核心期刊,百分之九十五的情况都不会给修改意见,剩下百分之五也只会出现在主编和正审编的终审。
紧接着老李,出于对故事的喜爱,后面私人的回复了一段:[顾陆先生你的《砸碎小猪》并不适合故事会的定位,但我可以推荐您去《少年文艺》,有意向的话请加我联系方式……]
“呼——”老李感觉自己应该给一个复审留言,可又不知道如何落笔。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