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馆长卡莉·克劳迪拒绝了杰克·
', ' ')('\n
斯坦因再带学生团来大英博物馆参观的要求。
杰克·斯坦因不免有些失落,挂下电话,他望向墙壁上曾祖斯坦因的画像,呆呆地看着。
镜头转切到110年前的伦敦,奥莱尔·斯坦因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第二次中亚探险之旅。
奥莱尔·斯坦因辗转来到了中国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在这里,他遇到了敦煌的看门人,王圆篆道士。
敦煌莫高窟是佛家的圣地,这里却由一个道家的信徒看守。斯坦因见怪不怪了,1906的中国,大清王朝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里,西方人几乎为所欲为。
斯坦因完全可以拿出猎枪干掉眼前这个碍事的中国道士,这在1906年的中国一点也不稀奇,而且他无须担心在天高皇帝远的甘肃会受到当地官府的通缉。
但是探险家和强盗还是有区别的,斯坦因不会这么做。
不懂汉语的斯坦因面对的是一个愚昧的中国道士,依靠翻译蒋师爷,他出了几百两的纹银,就换取了大量的中国文物,斯坦因把这些来自敦煌的经卷。
这些经卷带回伦敦之后,迅速轰动了这个欧洲的学术界,欧洲的学者没有想到,中国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居然保存着这么具有文物价值的经卷。
无数的野心家开始筹划来敦煌莫高窟大赚一笔,其中就有一位法国人,他叫伯希和。
这位伯希和不但精通汉语,而且精通汉学,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超过了很多的中国学者,是欧美汉学的领袖人物。伯希和明白,斯坦因开辟的东方敦煌学的文化宝藏,有很多的文物可以带回法国,于是这位法国人出发了。
伯希和精通汉语,这让他在面对王道士的时候没有任何语言上的障碍。就算是沟通有障碍,那些马蹄银也不会有障碍。
伯希和依靠马蹄银获得了王圆篆的信任,他进入了藏经洞,在那里,依靠博学的汉学知识,伯希和从这里带走了大批经卷。
由于斯坦因不懂汉语,他对于这些经卷都是随机筛选的,而伯希和精通汉学,他挑选的都是经卷当中的精品,这些精品经文,大多数被收藏在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内。
伯希和把经文带回了法国,却遭到了一些法国学者的质疑,他们指责伯希和浪费研究经费,带回了一些废纸冒充敦煌的经文。因为当时很多的欧洲学者都认为,敦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