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尤其是永平路周围的村落百姓,那激动的欢呼声能掀开云层,直奔银河系。
之后的采访不断。
政府领导、工程师、技术人员、普通的修路工人、投资捐赠人、老百姓……等等等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受采访行列。
带着相机的记者用相机拍摄下这欢笑的时刻、带纸笔的记者用钢笔写下当时人们的感受。
在第二天的报纸里,一张由政府领导班底、陈家代表和杜星纬的大合照被放大印在报纸最显眼的位置,占据着巨大的篇幅。
采访很长,报道也很长,但有一句话没有人会看不见,因为那是标题——政府和企业共同修建的永平路,先富带动后富的典型。
永平路,水泥路,全程通车!
这不仅仅方便了村里人,这更是周边村落富裕战役的号角。
领导人对陈辰和杜星纬非常满意,省城的领导还单独见了他们,然后夸赞表扬说他们思想觉悟高,是省里的鲜活例子,最后希望他们保持初心,再接再厉。
两人全程应好。
之后,两人从卫科长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既然永平路都通车了,县里讨论分析过后,决定在平坝村修一所小学,以后也能方便孩子们。”
陈辰惊讶不已,声音都在发颤,“什么时候修?”
卫科长说:“已经确定方案了,等跟庆阳镇和平坝村接洽好就能动工。”
陈辰回想起原著里原主死亡时村里都不曾有学校、全村的小孩儿如今不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