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部落则是牛羊,皮毛,奶酪等等。
程子安大手笔,将两方需要奉上的岁币等都砍掉了三分之二,人质也不要,换成了他们将作监的工匠,造船的匠人,司农司的郎中,以及养殖牛羊牲畜,种植牧草,兽医等百姓。
朝臣中不乏短视之人,程子安只对圣上道明了缘由,却不能大张旗鼓解释。
毕竟消息传出去,程子安身上背负的骂名就更多了。
大周朝臣索要的岁币与粮食等等,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债多不愁,实在逼急了,他们朝着百姓征收,百姓无路可走,会被逼得起事造反,同时加深了对大周的仇恨。
仇恨的种子种下去,想要拔出来就难如上青天。交通本来就不便,大周的疆土广袤,现在都没治理好,边疆等地基本上是散养的状态,朝廷不知地方,地方也糊弄朝廷。
大周没那么大的实力打下南夷,更没那么大的本事,治理好南夷。
北边的部落同理。
楚王放在南夷,与太子继续内斗,北边部落首领的儿子比他们的牛羊还要多,送进京城来,还要供他们吃穿,不如不要,让他们的儿子们各自为政,互相牵制。
程子安要的是,南夷与北边部落的技术,人才,种子等等,用怀柔政策,慢慢蚕食掉他们。
“自己碗中的都吃不完,惦记着别人锅里的,也不怕被被撑着掖着?”
程子安舀了碗汤,双手奉到王相面前,他看着面前的汤,又看向程子安,脸色变了变,恼怒地道:“你少指桑骂槐!”
于是,程子安不再多言了,低头认真吃起了饭。
王相舀了两口汤喝了,看了看程子安,放下羹匙,再次问道:“这次何相得胜归来,你觉着要如何给他请赏才好?”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