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明州府等沿海州府的繁荣,皆是由海商缴纳的赋税做支撑。
程子安一直惦记着漕运这块顽疾,想要开辟海上交通运输,打造水师,筑起海防防线。
朝廷这群短视的混账,却想着要将海道海域让出去!
程子安来到政事堂何相的值房,他要来双方合议的内容,仔细看了起来。
端从合议内容表面来看,南召给的条件,着实丰厚。
首先,南召的银矿,已经开山凿开,含银量高达四成,眼下大周的银矿,皆为官银,含银量最高在三成左右。
银矿等矿产,不可多得,随着大周人口日渐增长,商贸往来等缘由,需求的银子越来越多。
大周现在境内的矿产银子,已经逐渐无法支撑其需求。
南召的金银矿产数量,本属于一国机密,碍于交通以及消息的闭塞,大周无法清楚得知。南召拿出一个银矿来换粮食,大周的官员便会以为,南召的金银矿产丰富,不缺这座银矿。
大周与南召在边境处,能看得到南召的船。从造船的规模,以及大小来相比较,南召的船在大周的巨舟面前,实在不值得一提。
大周的船开过去,直接能将南召的船撞得飞到海岸上去,故此朝廷的官员,从未想到过海防之事。
南召提出前来做买卖海船的赋税,按照现在的大周的税率收取,分别在一百课二到五的税,贵重的瓷器,丝绸,茶叶,木材,如檀木,花梨木,金丝楠木,乌木,酸枝木等,则按照一百课十收取。
这个税收,是大周境内的商税,对于榷场与番邦的商贸,则要高上一两个点。
南召拿出银矿换取粮食的诚意,体现在了要求大周少收商税上。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