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徐争光院士翻出自己带的学生名单来,划出几个很有天赋的研究生,仗着自己是连笙的导师这件事‘压榨’了连笙一把,实则是帮连笙解决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处境。
他给连笙的项目是应用数学领域的计算材料学,一个新兴学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国家层面十分看好,申基金给基金,申重大专项也给,徐争光院士负责的就是计算材料学中的理论架构,他把这个让他秃了半个头的项目‘甩锅’给连笙,满满都是信任。
连笙跟着徐争光院士做了两年的研究,怎么会不知道这项目的分量?她踏踏实实地去做研究,依旧保持着早出晚归的科研节奏,并没有因为自己拿到了特聘研究员的聘书就有半点的松懈。
所谓科研,不就是论文一篇一篇看,实验一遍一遍做,模拟一遍一遍搞,最终再回到论文上,论文一篇一篇地出。
连笙带着研究生一起做研究,把徐争光院士送来的研究生送走之后,自个儿也招了两批学生。
那些学生看着素面朝天的连笙,心里都挺惊奇的。想想电视剧中连笙那形象,再看看眼前这人,实在无法在二者之间画个等号。不过等到谈起学术问题的时候,那些学生就不敢想东想西了,因为稍有不留神,他们就可能就再也跟不上连笙的节奏了。
当徐争光院士‘甩’给连笙的这个项目做完,她自己申请的项目也批下来了。
徐争光院士给连笙的项目是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的计算材料学,连笙通过这个项目完整地搭建起计算材料学的基本架构,然后就申请了适配于精细电路的计算材料学,主要是做碳基芯片。
硅基芯片的核心技术已经被西方掌握且封锁,想要在这条赛道上取胜,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突破硅基芯片的核心技术,一条就是突破碳基技术,后者是实质性的变化。
而连笙所申请的项目,就是基于计算材料学而适用的碳基芯片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