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二代和网友们觉得这个瓜吃的不大真实,徐争光院士手下的那些研究生也觉得这事儿不大真实。
自个儿要和那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一块儿读研了?
那个大明星还要变成自己的师妹?
真是想想就刺激。
这些人心里的车已经换上了高铁,嘴上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然而真到了连笙进课题组的时候,他们又都怂成了鹌鹑。
这个给那个递一个眼神,那个冲这个努努嘴,就是没人愿意敢上来同连笙打个招呼,徐争光院士看了都觉得尴尬,他生怕连笙觉得自个儿没带好团队,以为课题组的氛围不太好,赶紧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了个自我介绍。
连笙的年纪比不上这些师兄师姐,但经历的事情却远比这些一直都待在象牙塔内的人多得多,她能分辨出这些人只是紧张与拘束,不知道该如何同自己打交道,主动攒了个饭局,请大家都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然后便顺利苟进了徐争光教授的课题组。
她对于数学的很多理解都是从书上、论文上学来的,有很多专业计算软件、建模软件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功底基本为零,幸好有那一顿饭局打通了关系,学那些专业计算软件和建模软件所需要的书籍、网络课程都有师姐帮忙整理好主动分享给她,在尝试用那些软件的过程中,连笙磕磕绊绊地遇到不少问题,也有师兄主动过来教她,她倒没觉得学起来有多难。
作为课题组内唯一一个不用住学校宿舍的研究生,连笙每天都是开着车过来的,家里做了什么吃的,收到别人送的什么礼物,她都会拿到课题组内分享,一开始其他人还不大好意思收,担心连笙是想收买他们好让他们给写论文之类,后来看连笙每天来得比他们早,回的比他们还晚,一整天连手机都不开,到了课题组就坐在位置上学习,要么看书看论文,要么在电脑上建模计算操作,他们就渐渐打消了心里的那点小心思。
课题组内的那些人很快就发现了连笙的恐怖之处——貌似连笙看各种数学专著与论文的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