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
杨顺便是杨素怀第二子, 贤妃的母家人。
一个五品户部郎中, 虽确有才干, 但一夕间跳两级成了正三品高官,任谁都能看出皇帝的意思。
秤心偏了,这是要给秦王殿下铺路。
然秦王殿下活了两辈子,帝心路数和朝政纷争,熟悉的如同自己掌心纹络。
当下便提出了异议,道,“杨顺虽在户部历练三载有余,户部同盐铁司亦皆掌管国库财政,但到底有所不同。如此上位,难以服众。陛下爱才,可稍提职位,以此嘉奖,总是稳扎稳打的好。”
又道,“盐铁司一职,还是由陛下观朝中诸官,慢慢挑拣。或者眼下可让徐尚书暂且兼任。”
徐尚书,便是徐林墨。
这是妥妥的楚王一派,秦王如何大方至此?
骊山行宫内,紫英殿中,君臣正在论政。
这是亲贵百官抵达骊山的第三日,大邺的开国君主萧明温,当得起“勤政”二字。
譬如因考虑此番要在此月余,遂设置了每七日一轮的议政会。
眼下,便趁着各宫各部安顿休憩,夏苗未曾正式开始,便召开了来此的第一回议政。
能伴驾来此,且聚在这紫英殿中的,都是宦海起伏经验老道的臣子,秦王这般提议,诸臣稍一转念,便皆回过味来。
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