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不臣之心。到了本朝,太宗杀窦建德杀得太过草率,埋下了离心离德的伏笔。
河北尾大不掉,连太宗和皇奶奶都解决不了,这跟儿臣关系不大,您说对不对?”
武则天闻言闭上眼睛:≈qut;你说得不无道理。河北确实是个大麻烦。≈qut;
李隆基一听武则天赞同他,连忙继续扯:“本朝有科举考试的制度,可是考试不糊名字,官官相助,到头来朝堂全是氏族。
天幕里说的这么多大唐诗人,好像每一个人科举都不顺利,这说明真正的人才已经被埋没了。关陇贵族年年做大,河北的氏族当然不满,肯定是投效了安禄山。
陛下曾经用过糊名制度,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连陛下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哪里能那么轻易解决?”
武则天轻轻叹息。李隆基说的东西,她早就知道了。
大唐帝王早就认识到了阶层的固化。武则天杀了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这些贵族,遇制关陇贵族发展的势头,可是治标不治本。
这些陪太宗打天下的贵族哪里杀得光?
如果不糊名字,河北那些寒门子弟怎么出头呢?
安史之乱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
再加上各种剥削以及地域歧视,河北人早就不认大唐了,所以安禄山起兵才起得这么容易。
在这背后,是无数百姓和寒门士子的呼声。
大唐是关陇贵族的大唐,不是他们的大唐。
武则天暗下决定,趁天幕掀起的乱子,她要再处理一波贵族,安抚河北各镇,糊名制度也是必须要搞的。
李隆基讨好地说:“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