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哥儿小伙,被叫得面红耳赤,摆手说自己不是夫子,是和他们一样的村民,原先是在雁云州郊区的工坊里做工的,后来他们表现好,人也实诚,就被单点出来学了这些,大家都是一样的千万别叫夫子。
但村民们觉得,教授东西就是夫子,还是叫。
夫子们也是底层出身,很能理解村里人心态,一遍听不懂就再教一遍,耐心十足,有不懂的还可以主动问,再给你细细讲解。
一开始村里不少人没有信心,觉得自己笨得很,哪能学这法子,后来学着学着就发现了,只要不是成心捣乱的,都学得会。
不仅有土豆粉,夫子们还教了红薯粉的做法,等那天气暖起来,红薯也可以种下,等收了红薯,还有红薯粉呢,红薯粉坚韧,可以做成比米线还细的粉丝,还能切成粉条子呢,到时候下酸菜或炒粉条,可有味儿。
村民都被说得口水涟涟,手上学着土豆粉做法,那心里已经畅享起红薯粉的味儿了。
夫子们下乡,不仅教了知识,还教了不少常识,重点给村民们讲解了一些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是重点安利了棕榈皂的作用,比如常见的腹泻,腹痛,小儿腹内生虫,头疼发热等,都可以用饭前便后勤洗手来预防,若吞了什么不好的东西,用棕榈皂搓些皂水给灌下去,还能催吐出腹中污物来。
若不甚被蜜蜂蚊虫叮咬,还可以用棕榈皂涂在叮咬处减轻瘙痒疼痛。
不过同时也强调了,棕榈皂只是有一定作用,却不是万能的,若经过处理症状没有减轻,还是得尽快送去城里瞧大夫。
做好的土豆粉经过折迭,晾晒,由村长负责找人拉去县城收购点,检查过成色后再付给银钱,那颜色不好的,一瞧就不上心邋遢的打回不要,只要合格的,收购点则土豆粉集中起来,通过官道运输去雁云城。
这样,一条条自发的制作、输送线就建立起来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