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后还是对家中的妻子好一点。
这是梁千山等人三观重组后发出的感慨。
在欧洲待得差不多了,萧景曜凑齐了欧洲所有的种子和各种新式武器,船队军事力量再往上走了一个格子。补充好补给后,萧景曜挥手告别马车夫国王,船队一路往好望角而去。
这时候,萧景曜已经薅了上百位科学家前去大齐了。这些科学家研究的学科,几乎涵盖了工业革命后的所有学科,每个人还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萧景曜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事儿会这么顺利。
除此之外,各个国家的国王都送了他许多小礼物。萧景曜十分心机地告诉了他们,大齐设有史官一职,又向他们介绍了一下大齐的史书记载了大齐四五千年的历史。
欧洲王室贵族们眼睛都直了,继续向萧景曜请教修史方面的问题。
这不就巧了吗,萧景曜的使臣团中就有史官。修史,大齐才是行家,怎么修,标准的史书是什么样子,怎么判定自己国家的历史,标准如何,通通该由大齐来定才是。
萧景曜受够了上辈子各种各样的西方标准,有时候还会成为薛定谔的标准,针对华夏一个标准,对他们自己又是另一个标准。
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把制定标准的权力抢到大齐手中。免得以后动不动就有人来一句,按照标准,华夏这个不符合……
制定标准,就代表了话语权。这一次,华夏必然不会再将话语权拱手让人。
萧景曜出使这一趟,确实让欧洲诸国对大齐生出无限向往。听萧景曜说到大齐的附属国和周边小国,心慕大齐文化,都会派使臣团去大齐朝拜大齐皇帝,学习大齐最先进的文化。欧洲的国王们也起了这样的心思,决定派使臣团前往大齐,又再三请求萧景曜指点他们。
萧景曜故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