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关键时刻,正宁帝也不会放福王离京。福王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
至于萧景曜说的出海,环游世界。福王光是看着文字描述就忍不住发出了想要去的声音。奈何福王现在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扛着一半大齐的事务,实在不是任性的时候。
福王都忍不住把目光放在快到十岁的皇太孙身上,盘算着等这小子长到可以监国的年纪,到底还需要几年。
可怜的皇太孙还在上书房苦哈哈地跟着夫子们念书,学习儒家之道不说,还要和数理化等新学死磕,成为大齐第一批文理双修的全方位学生,那知识厚度与广度,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反正福王这个当爹的过去看了一回,立即万分庆幸地表示还好自己生得早,不用学这些。
做作业做得苦大仇深的皇太孙听了福王这句话,差点上演一出父子反目的大戏。
宫里很是热闹。
既然要出海和海外之国建交,使臣肯定得好好选。两国建交,使臣身份太低肯定不行,没有做主的权力。身份太高的……其实福王最适合当这个使臣,储君的身份,可以让他签下各种文书,更何况正宁帝还那么宠他,只要没犯太大错误,正宁帝连骂都不会舍得骂福王一句。
只是正宁帝身体不好,他虽然嘴上不说,行动上已经放了大半权,开始进行新旧帝王权力交替。要是福王一出海,正宁帝突然龙驭殡天,大齐官员上哪儿去找福王继承皇位?
给大齐添乱也不是这个添法。
于是,最后定下来出使海外的使臣,竟然是康王和荣王。
荣王有战功在身,关键时刻可以指挥作战。康王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刻也很是靠谱,正好和较为冲动的荣王互补。两位王爷,基本上能做大多数的主。正宁帝见福王完全不疑心两位兄弟,又是欣慰又是叹气,私底下又把康王和荣王叫过来教导一番,无非就是兄友弟恭的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