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之长的。就算是最基层的县令,除了处理纠纷,审案断案以及收赋税安排百姓服徭役之外,还有赈灾。最简单的例子,修房子,修堤坝,这些多多少少都要点建筑方面的知识。那可不算在儒学里面,堤坝的承受力大概是多少,怎么给河改道更合适,最不危害百姓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是要靠精确的计算的。
真不是只会死读书就行。
萧景曜看着面前的芥子镜,心中百感交集,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么确信,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这一次,华夏没有落后。
真好啊!
萧景曜偏过头去,闭了闭眼,掩去自己眼中的湿意,而后认真盯着公孙覃的眼睛,郑重道:“若是公孙大人不嫌弃,我那儿还有几本书,或许能为你们增添几分灵感。”
公孙覃眼神一亮,“真的吗?这是哪位先生的著作?若是方便,可否让我借阅一番?”
萧景曜微笑道:“当然可以。只不过那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东西,现在得费点功夫将它们给默写下来,到时候再送来研究院给大家看看。”
公孙瑾大喜过望,再次谢过萧景曜,又匆匆忙忙跑去磨镜片,准备再多做一些芥子镜,等着卖给达官显贵们。
萧景曜离开后,又去胡阁老那儿打探了一下消息。
胡阁老提起这事儿就郁闷,当场给萧景曜表演了一个阁老捧心,一脸后悔,“当初老夫为何不答应将研究院划在户部名下?或者把研究院的拨款记在户部名下也好啊!你是不知道那个芥子镜有多神奇,老夫敢保证,只要那玩意儿能卖,多的是人捧着银子去抢!你知道陛下给它定了什么价吗?最低五万两一台!”
胡阁老只要想想那个场景就不自觉心痛。那么多本来可以进户部的银子,现在全部都长着翅膀飞进陛下的私库啦!
萧景曜心说这算什么。磨镜片多累啊,又不是烧玻璃,一次性能烧出一堆。手工磨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