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瞎起鬨搞什么学运?你在学运里的作用,不过就是静坐倒水吧?搞研究,你可是重要的参数调整人员,哪边轻哪边重你分不清楚?」
卓更甫的声音并没有调高半分,也没有任何指责意味,可却说得庄绍仁和郑襄元齐齐一楞。
三十年前,是这样一个时代,民风纯朴,百废俱兴,生机盎然,处处充满危机,又处处都是机会。
比起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科学研究,比起百倍付出或许压根儿就无法得到等量回报的调整参数,一辈子只能在人群身后无声无息默默耕耘的工作,还有极为现实的收入考量,这样的局势,等同把鲜美的肥肉摊在眼前任人採擷,人心躁动,那是当然的。
那些脑子动得快的,见风使舵的,直接搭个顺风车抄个近路,就能风风光光走在大伙前头。
可是,抄近路,图谋的不过是个人利益,消耗的却是社会能量。
卓更甫是如此透彻的人,在这样躁动的年纪,就有如此宏观思维。
他说,沉定地说。
「他们有他们能做到的事,我们也有我们能做到的事,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对错与否,不需要瞎搅和在一块儿,我们各自发挥所长,一同为社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