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代表国师身分的长袍,换上一身清爽素雅的文人装束,悠哉悠哉地走出庄园,向漠北的鸣沙山行去,鸣沙山的山谷里,藏有他在两百五十年前、尚未踏足人间时、经营的洞穴。
眼看着几个大国要打仗,周边的小国家们各个绷紧了神经、坚壁清野,就怕哪支军队「不小心路过」的时候,顺手把自己也灭了。
这时候,「道法师」甚或更高阶的「光明使」成了香餑餑,各王室争相讨好不说,那些家族里出了个道法师的人家,更成了闔城百姓仰望倚仗的希望。
就说齐国的一个边陲小镇即墨吧,那古城歷史悠久,城垣残败不说,经歷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城区也早就不够用,只能在最外围矗立了一座象徵性的大石门,门楣上高掛了个「即墨城」的匾额,就算是标示了。
这样的「防御」,绝对禁不住军队攻击。眼见齐国即墨位于攻击汉国的方便之路上,就算即墨城不想为汉国坚守,也架不住自己首当其衝的地理位置啊!于是城主连同闔城乡绅,一一拜访了城中几家培养出道法师子弟的家族,拚命的动之以情、说之以理,外加诱之以利,好说歹说就是要各家族召回自家游学在外的道法师子弟,当作守城的最大底气。
他们还担心哪国路过的军队不长眼,一下子就「失手」在自家城里烧杀抢掠起来,便在最外围的「城门」大路口,插上一隻隻代表各家道法学院的旗帜,警告意味浓重的宣告往来人等:「我们即墨城里有这许多道法学院出来的道法师在此居住,想要乱来的最好当心!」
眼见即墨城这招用得好,许多大小城镇也开始各出奇招,有的请了人穿上道法学院的制服每天在城门内外晃荡,有的直接在城门口大书「恭迎光明使某某蒞临」字样;还有的不惜重金,请道法师在城门上画了各种闪亮的灵力符号,就像设下阵法一般,让经过的人敬畏不已。
在明国枫城的天道学院里,最近的布告栏上也热闹非常,多的是各种「招聘」,不外是想请这些道法师们出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