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赵之重除了大哥一家人外并无其他亲眷,因而向慈恩请求学真,并愿追随圣佛游歷各地传法。慈恩觉得他是个聪慧有辩才之人,所提修真一事便应允了,还认真传授他修真之法。在他修真有成后,成为慈恩前导,为慈恩打点行前事务。
一年后,慈恩见上黎国百姓只顾自己眼下的生活,对永生的态度不够积极,对仙灵境也是兴致缺缺,于是拔寨他迁。
他一路沿着夏国西侧边陲河谷传法到韶国,再沿韶国拉也河转进天眷国。十几年来,他依着计划辗转尘旅各地,在他有计划的策动下,所到之处经常掀起寻找神器开啟般若之眼的狂潮;但最终都因资讯不足而告终。
随着自治区的文经交流频繁,慈恩倡言的「般若之眼」,久而久之,已深植人心。它的神奇力量在自治区间不断被渲染,甚至连「得般若之眼可以统治尘旅世界」的话都传开了。话题虽然炒得火热,但虚无之物终究只是茶馀饭后的间话。
务实护教
慈恩不得不承认,圣佛的名号远比「般若之眼」更易赢得凡眾的心。因为「般若之眼」只是他脑海里的幻觉。
凡眾放弃的理由也与司徒允不追求仙灵境的理由一样,经验告诉大家仙灵境不是任何人想到就到得了的地方。
弘法护教与寻找般若之眼二者相较,慈恩觉得眼下护教比寻找般若之眼更重要。于是他决定先把重心放在护教与弘法上。
自此之后,慈恩带着卜元及十三真族弟子以及赵之重等在茫茫人海中辗转近百年,虽然信仰推广一帆风顺,但仙灵境仍是他心中永不放弃的梦。
他对仙灵境的任性让他想明白一件事,寻找和取得之间或许需要介入一个「媒介」,这个媒介才是致胜关键。这个媒介就像小源一样,是个身具传说与强大力量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