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义的。他们的学生也有能力在考前短时间内复习拿四a。
直到小高考前三周,才停了两门选修,专攻小高考。
物理老师上完小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叹了气,抱怨了句本省高考教育改革改了个什么东西,学理科,物理竟然不算分,那学什么理科?高考录取分数只算语数外,两门文科,一门理科,让偏科的学生怎么办?那些能考a加的,如果语文或英语差了点,上的学校就会差一个档次,这样的理科到底选拔了些什么人才?
与此同时,夏丹的整顿也来了。
早自习本是六点四十开始,她第一天说了,我建议你们提早十分钟,六点三十就开始早自习。
住校生是宿舍六点钟亮灯,要穿衣洗漱、吃早饭、来教室打扫卫生,学校很大,宿舍、食堂和教学楼之间的距离并不近,要在半小时之内做完并坐下准备早读,非常赶,连坐下喝口粥的时间都没有。走读生则要起得更早,二月的天,早上是又黑又冷。
第二天,夏丹一早来了教室,把六点三十五过后来的全拦在了教室外。一大早发火,扯着嗓子问他们为什么迟到,把她的话当耳旁风是吗?
嗓门大到隔壁班主任老高“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嫌她吵。还对着自己班的同学阴阳怪气地说,看我多好,早上让你们多睡十分钟,体谅你们冬天难爬起床。这十分钟哪里挣不来?
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学生是老师的监管对象,老师是学生的观察样本。
比如,夏丹与同事们的关系非常一般,非必要连招呼都不打。兴许老师内部也有鄙视链,能在一中教书的老师,要么是资深手上带过多届毕业班用实力说话的,要么最起码都正经大学硕士毕业专业能力强的,毕竟一中给的安家费在那。当然,这个行业里的很多人都喜欢哭穷,说课时费低,早起晚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