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也许是土豆和红薯的产量过于逆天,宣瑾瑜一直没抽出来这类型的高产种子,只抽出一些花椒、西红柿、黄瓜这类种子。好在南沧县的水渠已经彻底修通,春天里,水渠里的水丰沛起来,有了更多的水来灌溉,农民们也有了施肥的习惯,南沧县的土地日益肥沃起来,想来今年的粮食产量能比去年更高,不必再担心吃不饱肚子。
一直到现在,宣瑾瑜靠着妆霞纱、香皂、面脂口脂这些高端商品,酱、醋这些走量的普通调料,加上和裴佑一起在北川郡投资建设的水泥作坊,以及一些其他零零散散的收入,她总算是攒下了一份家当。
这笔攒下来的银钱在宋冬等人心中是天文数字,足以让诚郡王一家躺得舒舒服服,可在宣瑾瑜眼里,这笔银两才刚刚够格实施她想做的大事。
宣瑾瑜大笔一挥,准备继续修路。
目前诚郡王的属地里,一共只有两条水泥路,分别从南沧县和安丰县通往长都郡城。光这两条水泥路,就花去宣瑾瑜不少家底儿,不过也成果斐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来往商队。宣瑾瑜有心继续修路,奈何之前家底不丰,只能攒了一个冬天的银子,开春才够修路。
辛辛苦苦攒这么多钱,不就是为了做修路经费吗?眼下南沧县城也好,安周县城也好,在宣瑾瑜眼中,和前世的贫苦农村差不多。一下雨,县城路上就全是稀泥;一刮风,县城行人就尘土满面。没有宽阔直道,马车和牛车的运输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商业流通太慢,这样如何使得?
宣瑾瑜把徐福叫来,给营建署布置了开春的任务。
她要从南沧县和安周县各修一条支路,再汇总修一条通往北川郡城的水泥直道。
徐福初听见这个任务的时候,只觉得脑子嗡然一响,头皮发麻。他想起了边关绵延千里的城墙,从前朝的前朝那会儿就开始修,到轩国这一代还在修,这样才算是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