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瑾瑜仔细查看,这教材循序渐进,安排得十分妥当,之前数版草稿,她和许由也探讨多次,今日这版定稿,她再无意见。
宣瑾瑜拱手施礼,诚恳说:“这编书之事全仰仗许由大师,瑾瑜代属地百姓谢过了!”她这话出自肺腑,她清楚地明白,若没有许由全力编著课本,她的教育计划只是纸上空谈,难以实现。
许由见宣瑾瑜行礼,心下一颤,连忙回礼:“郡王谬赞了,许某这书编写也还有粗陋之处,倒叫许某惭愧!”
宋冬也在一旁,三人很快就商议起来,这书塾如何开课。
首先是老师。这容易,自打入冬后,南沧县的政务减少,且今年县廷府又招了不少人手,从县廷府里找出读过书的书吏来讲授这识字和算术课,倒也使得。
唯一需要细细考量老师人选的,是选修课。但大体而言,农术课可由县廷府的田啬夫来教,泥水和盘炕则从营建署中选熟练匠师来教。
授课的地方,则是在各村里选出空置废弃的屋子,略做修缮,以作学堂,县城则是用了王府名下的一处宅院。眼下且先这样糊弄出一个样子,等这书塾办出了名堂,明年开春的时候就可以修建专门的书院。
至于书塾的名字?郡王爷说就叫南沧书塾,旁边安周县一起办的就叫安周书塾。简单好记,不费脑子,宣瑾瑜觉得这般取名就很好。
县廷府门口的布告栏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今年冬天,自从发完大白菜和菠菜种子后,这布告栏就一直没换过。
不过今日,衙役们又贴出了新的布告。
南沧县城的百姓们正觉得无聊,连忙让识字的书生读出来给大家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