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都没有,其实这全赖没读过书。
徐福沉吟半响:“郡王爷想办的这个书塾,我看与其教得多,倒不如教得少而精,一切所学都奔着实用才好。就是这样看来,平日书塾讲学时用的经书,全都拍不上用场,只怕还得找个有学问的人,专为这书塾写些书本,好用来教导学生。”
“你二人可认识这样的饱学之士?若是不识得,看能否让朋友举荐些人选,咱们且去厚俸礼聘。”宣瑾瑜说道。办这书塾她早就想好,就等着冬闲日子到来。不过要想办出这书塾,还得找个有学问的人来专门编写教材才行。毕竟现在官学的书本,可都不符合她的要求。
宋冬说道:“郡王爷,下官还真有一个人选。”
“是谁?”宣瑾瑜闻言,连忙让宋冬说来。
宋冬就说:“下官想要举荐的,正是教授我农术的许由大师。老师他学究天人,若论在史策经义上的造诣,不下于都城大家,且他老人家又醉心农术,对于营造、纺织这些民生之术都有所涉猎,想来还真是最适合的人选。”
宣瑾瑜也听说过许由的名声,宋冬的农术不就是跟他学的吗?给书塾编课本的人,既要学富五车,懂得删繁就简,但又不能性子迂腐,需熟知民生用途,许由不就是她最需要的人才吗?
宣瑾瑜说:“我看这人选妥当!许大师若愿意来,这自是再好不过。你尽快去请,大师若有任何要求,你一律应允便是。”
听得宣瑾瑜发话,宋冬便说:“那下官立马修书一封,请老师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