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赵桓熙悚然,他并未想到这一点,当下拱手致谢道:“多谢李将军提点。”
事实证明,在辽东,靖国公世孙这五个字很好用。李营写信让广宁守备派参军陪同赵桓熙去那些粮商布商那里以证明他的身份,几乎没有不肯把东西赊给赵桓熙的。
有了物资,守备派人整合安排难民,具体事务上确实用不着赵桓熙亲自插手。
忙碌了几日后,他终于有了闲暇,在营帐里写家书。给祖父和母亲他们写的是求助信,给冬姐姐写的,和他们的不一样。
托了人快马加鞭地将家书送回京城,半个月后,国公爷殷夫人和徐念安都收到了赵桓熙的家书。
这次殷夫人的信中也有画了,画的是广宁难民遍地的街道,还有那对在雪地里光着脚,无父无母的兄妹。
殷夫人边看边用帕子擦眼泪,对一旁的苏妈妈道:“这也太可怜了。”
苏妈妈道:“是啊,三爷画得真是传神,有这幅画在,不怕筹不来银子。”
殷夫人点头,道:“他既将此事托付于我,我必然要为他做成。”
徐念安收到的信里也有那对兄妹的画像,只是赵桓熙写的内容又与给殷夫人的不同。
“……当初我虽打定主意要替祖父出征,可事实上心里很是茫然,不知道到了辽东我能做什么,不知道我这样一意孤行地离开家,丢下你和娘,到底是对是错?到了广宁之后,我更茫然了,尤其是发现自己连一名普通士兵都打不过的时候。
“自从那日在广宁的街市上见到这对兄妹之后,他们的模样一直留在我脑海里,挥散不去。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我突然发现,我不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