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翻过来一看,是《春秋公羊传》。
他笑道:“松柏之下,其草不殖。弟子随老师一路自钟山到鼎都,旁人一看弟子身边的是名士崔公,再无人过问弟子的姓名,时至今日,遇见的人何止数百,都只唤我‘崔公弟子’,老师的盛名太过,完全盖住弟子,做弟子的虽然受益良多,但也难以突破‘崔公弟子’的称呼,这样算得上是茂密的松柏下小草无法繁殖生长吧。”
众人纷纷乐了,“那可要好好问一问你的姓名啦,扶持一下艰难生长的小草。”
杨子青站起身大大方方向周围一拱手,“弟子姓杨,名子青,原是钟山书院的学子,幸得老师看重,才能得见诸君。”
杨氏一案过去还不到十五年,姬姝有所耳闻的事,在场的人只会更清楚。即使不明白崔梓的想法,也不会落他面子,乐呵呵地请杨子青坐下,并未问及籍贯。
第三本书开始流转,晃晃悠悠落在主家面前,谢祭酒掀开一愣,竟是《竹书纪年》。谢氏藏书中有,谢祭酒也看过,然而谁会带到这来。许是父女之间多少有些了解,他抬眼向姬姝看去,微微蹙眉。
三年孝期未过,姬姝未免穿的太鲜亮了,实在不像是为人女儿的样子。
这本书并非所有人都有缘得见,但有存留的人也不是没有,不少人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饶是谢祭酒学养深厚,一时间也没能从脑子里翻出《竹书纪年》中合适公之于众的内容,他当时草草翻看一遍就被父亲斥责,记下的都是“舜杀尧、禹杀舜、启杀益。”、“伊尹杀商王太甲”此类震撼人心的内容。
萧氏老者也曾粗略读过,当即面露不喜,破口大骂:“此等辱没先人圣王的邪说,谁人拿出来的?”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