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咱们就往外扔六千?”
“又不是赔本。”
……
李大庆感觉自家老爹在山里呆着呆傻了,直到第二天,他捏着鼻子去村委会登记时,才发现村里并不只有自家一个傻子。村里七十二户,大家竟挨家挨户的按亩登记刺梨。
和李父一样,大家想的很简单:卖给云山村就当买个保险,万一明年收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了。
“要是明年涨到五块,咱们亏三块二的往外卖?”李大庆在村委会门口问着。
“涨五块也是市场涨的,咱们就是少赚,不算亏。”村民道。
李大庆:……他不知道这些村民是会算账还是不会算账。
“龙云刺梨品相好亩产好,这个刺梨是用云山实验室研究的,咱们当初签了合同,按合同办事过的舒心。”一个村民道破事情本质。
要是六年前,大家别说六千,为了六百也是说爽约就爽约。只是这些年镇子变化太大了,大家眼界提高了,思想境界也蹭蹭的往上涨。比如‘舒心’这个词,大家从未想过遵守约定竟是这么的舒心平和。
和爽约带来的蝇头小利相比,一亩地合同价卖一千的感觉太爽了。
而且这就像刺梨保险。以后刺梨涨价了,他们不亏。刺梨落价了,云山村有保底收购价,总之,左右不亏了!
……
“我家七亩,是一家一户交一千五百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