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他抬起了头,君臣二人的目光便碰上了。陆昭并无泪水,意味深长地看了吴玥一眼后,目光便空洞地望向了书房外的珠帘。
吴玥对着陆昭坐了下来,同样也侧头望了一眼书房外,珠帘后那两个内侍的身影已然清晰可见。
陆昭将案头的纸笔理了理:“军国大事,将军自有方略,江洲虽有我诸多故旧,但仰赖唯有雷霆君恩而已。”
“倒是吾有一事想请教将军。方才玄能法师来此,论及佛教渊源,便引出玄学自郭象之后余波,其中不乏对名教加以讨论,这便谈到了《通道崇检论》,只是此书现已失佚,法师与我正欲补全此节入史,却苦无论据。将军虽从军旅,但家学素有底蕴,不知可否为我等补阙拾遗?”
此时,一卷空白的纸张推向了吴玥。
吴玥眼前一亮,深思片刻,而后道:“《通道崇检论》见录于《江统附子淳传》,提及阮裕与王蒙,此二人都承袭郭象、王弼等人学说。玄学余波,无过乎名教问题。郭象所著《庄子注》言‘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又言‘大小之殊,各有定分’,其意无非是劝人各安本分方能自足其性。如果以小羡大,或是以大羡小,便是不安分。东晋门阀执政,郭象有此论,用以统民,堪称适用。不过,其更作言‘若皆私之,则志过其分,上下相冒而莫为臣妾矣。臣妾之才而不安臣妾之任,则失矣。’此论看似崇尚名教,其实不过是为食肉糜者辩护罢了。”
说着,吴玥提起笔,开始落墨:“若皇后想要引考补阙……王坦之的《废庄论》、李充的《学箴》,韩康伯的《辩谦》都可作以参考。”
侍奉在一旁的雾汐以为吴玥要列书名,然而定睛一看,纸上却写了另一段话:虞氏必亡,可要除苏瀛?
都说口乃心之门户,能一意二用者,已是天赋秉异。
陆昭接过纸笺,看了一眼,浅浅一笑:“王弼、李充、王坦之之辈,不过复述郭象之言。王蒙同时研究礼制,此玄礼双修之人,倡导名教、自然合一,倒并非仅为世族所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