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陆振对这个女儿的赞赏已经不同于以往。早年见他只觉得女儿在读书上聪颖敏悟,又肯下功夫,便让她开始跟着自己学习处理一些政务。
那时候陆振的父亲陆钧还在位,但并未坐稳江东,而陆振领会稽郡太守兼任丹阳尹,便带上陆昭一同赴任。当时陆钧欲封陆振的长子陆归为历阳县男,这是陆氏这一代子女第一个分封,亦是陆振子女的首封。消息送至建邺,顾氏自然欣喜,连忙将消息送至会稽。
但当陆振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却沉默了。他那日有心试探,便将消息告诉给坐在旁边的陆昭。陆昭想了想,只静静地说,一定要让哥哥固辞不受。陆振看着眼前年仅八岁的女儿问为何,陆昭则说,淮南常有战事,历阳乃重镇港口,多流民,本土居民常与之争锋,若以历阳请封,必生民变。况且历阳仍为江水枢纽,控扼寿春,寿春陶氏等族必不称美。陆氏立足江东未稳,而扼猛虎咽喉,必遭反噬。
陆振仍记得小女儿说出这些话语时,沉沉静静,波澜不惊。当时他几乎泪盈眼眶,因为他知道,这样年轻的年纪,在政治上懂得如此克制,如此冷静,需要怎样的经历,亦需要怎样的天赋。这日陆振心中喜悦,便口述家传的《汉书注》两卷与她,自此对女儿更加亲重。
如今局势危如累卵,女儿能以一己之力,打破死局,借北方门阀之手,将时局搅乱,将南人推上台前,以魁首之要,使陆家平稳着陆,甚至还能利用前朝玉玺,千里遥控长安局势。这其中虽有顾氏鼎力支承,但整个谋局布策,仅仅由她一手完成,这已经足以令人为之惊叹击节。
望着眼前已然长高不少的女儿,陆振道:“顾老已去,南人部曲虽然尚能一心,但毕竟不能牢固如初。如今南人声望虽集你一身,但你手中无兵,亦无实权,即便有大义加身,也无法制约各方。战场情况一向瞬息万变,战时各家能否同心戮力,战后是否不会越位而立,全凭个人道德。”
陆昭知道,父亲所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在北境铁骑下,南方世族的部曲可以说毫无战斗力,但毕竟是私人武装,是握在手中的实权。南人举义师襄助建邺,大义上是以顾老和太子的声望与正统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