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大家对这个应该都挺感兴趣吧?”杜诗怡指了指他手机上的微博图标,“热搜榜第一位。”
在一整个周末的全民沸动后,长风行动终于从榜首退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新的“沸”字热搜。来自国航局发布的官方消息:由我国自主制造、核心系统采用全新调姿制动技术的天韵六号月球探测飞船,在轨运行周期将满,将于下个月的今天进入返回轨道。
此役飞船再次在月面实现软着陆,并将载大批量的月壤及月岩样本乘风归来。除了众多网友聚集为日益腾飞的科技树骄傲点赞,在热门上还有一个温馨的短视频,爸爸手捧3-6岁神话绘本在温声给女儿讲睡前故事,窗外明月高悬、夜色无声,结尾是小女孩奶声奶气的问话:
“嫦娥姐姐,你在月亮上过得好吗?我什么时候能上去看看玉兔呀?”
从尧舜禹时期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始,千年登月梦就在国人的血脉里徜徉流淌,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月球探测工程更是被赋予了极高的战略意义。自上世纪批准立项以来,国航局已经执行开展了多次探月任务,所有的准备所有的探索,都是为了有朝一日技术成熟,能够飞上月亮。
但是一句“上去看看”,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不知凡几。
火箭设计、空间交会对接控制、天体物理计算研究……无数专家与基层工作者皓首穷经,日夜辛苦,支撑起载人航天重若千钧的脊梁。
这些自有成熟的专业团队去钻研,杜诗怡今天做的也就是个随手的小玩意,主要还是“接项目之前必会去网上看相关新闻”的习惯使然,像第四轮对数字考古那样为了即将到来的国航局项目做准备。虽然不进组不清楚具体内情,但多了解一些航天领域的历史,总不会错。
所以顺手找这些报道出来,方便自己以后查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