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为后续的车站、兵营、仓库,同时作为中原和草原集散地,预计聚集周围游牧民族的定居点。
大明毕竟是农耕定居民族出身,理所当然的习惯的管理方式,还是定居加编户齐民。
让这些游牧部落的族人,和大明人一样定居生活,是最稳妥的管理方案。
当然,也是在大明本土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之后,才真正有能力实现这种社会生活方式的改造。
在工业和手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能够产出的物资,能够供应的最大人口数量,直接受土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这两个指标至少要达到欧洲西部的标准,才能形成定居农耕传统。
否则就只能采用游牧的生活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收集资源,供养数量相对有限的人口。
在西域和中亚的广阔范围内,只有几条著名的山脉脚下,以及山谷与河谷之中,才有少量的定居农耕区域。
其他的绝大部分地区,在农业和手工业时代,只能依靠游牧的方式生活,甚至直接就是无人的荒漠。
农业时代的封建帝国王朝,无法根治北方的游牧袭扰问题,是生产力问题而不是思想问题。
但凡有一个王朝,看上去对北方游牧族群的管理比较有效而强势,最终的结果都是游牧在被管理的过程中再次增强。
要让中原农耕族群的士族子弟去草原上,学习使用游牧的生活方式管理草原游牧族群,难度和风险太高。
如果这些士族官员,无法适应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就很难有效的管理这些草原游牧族群。
如果适应了游牧生活,又有可能融入到草原族群中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