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找这么个混血后代也很容易,但困难点在于,怎么说服陈阁老、陈家同意这有辱祖宗的事。
由于陈阁老不在内阁,不在京城,他们这些人在御前直接拍板定案当然是不合适的,只能等到离开玉熙宫再传信与陈阁老、陈家商议。
李春芳却将陈家这部分人文类的图志、日记给收了起来,准备打包回府,请奏圣上允准,朱厚熜颔首同意了。
这里面,航海的内容不多,有价值的更少,但有些劲爆的事,却值得细细品味。
目睹这一幕,高拱、胡宗宪、王崇古,还有工部尚书朱衡嘴角微微抽搐。
打定主意,以后千万不能写日记,尤其是不正经的日记,这狗日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被人翻出来了。
人死是小,死节是大。
这陈家祖先级别的陈泽,在大明朝也不是默默无名的存在,如果计算着时间,陈泽大概是在年少轻狂两次出海,顺利回到大明朝后,便效仿古之圣贤,在两京一十三省进行了游学。
或许是受到了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也或许是受到了西方较为开放的思想,陈泽在游学中,先后收了上千名门生、弟子,上至王孙,下至庶民,因材施教,在大明朝的士林中有着不小的名声。
哪怕过去了人都死了几十年,提及陈泽之名,一些重臣、老臣也能想起来。
遗憾的是,有着陈家的底蕴,有着与西方深入交流的经历,但陈泽并没有著书立说,更没有传播属于自己的思想理念,在中原这片热土上,也就成不了大儒、圣贤。
再加上其行为、教学方式为一些正统儒学大儒、心学大家所不容,所以,陈泽也好,陈泽那些门生、弟子也罢,在朝野、在坊间,只是在人口中流传,再过几十年,恐怕陈泽就只活着四川南充陈家的族谱、族志中了。
要不是朝廷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