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被赐了绣墩,在那里坐着。
而朱厚熜的脸色,不是对海瑞,君臣之间,依旧没有任何嫌隙。
这些日子,海瑞在京畿附近转了转,察看了县、乡的社学建造,天子脚下,敢于冒大不韪者不是没有,但总归是少的,这些为大明朝未来建造的学校、学府,少有人敢在上面做文章,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依海瑞判断,只要不遭遇地龙翻身,投入重金建造的社学能百年不倒。
同时,海瑞就近拜访了所在京畿的一些名士、隐士,想请这群饱读诗书的学士出山为师,教化大明朝孩童。
但正如阁老胡宗宪所说,这群文人是打定主意跟朝廷唱反调,不愿臣服圣上,面对海瑞这位朝廷礼部尚书的拜访,要么不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是出言讥讽,或者,干脆躲着不见。
海瑞还没有巡视地方,没有去拜访其他地方的文人,但已然明了文人们的打算。
“广开社学,化育天下”,这是国策,朝廷愿意赋予重金,文人们无法阻挡。
那么,建了社学,招了学生,总要聘请老师吧?
这群文人是打定主意不出山,不教徒,当今大明朝所使用的文字,是由楷书发展的字体,人称“台阁体”,主要流通的是圆体隶书。
雅正平和的文字,往往是最难写,也是最难认的,亦是最难学的,没有良师,学个十年都难以精通。
由难懂的文字所书的,是晦涩的文章,特别是那些圣贤文章,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以功名来说,至少要成童生,才算是略懂文理。
文字的难度,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孩童识字的难度,开智的速度,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