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属李春芳权力变动次数最多,先是领着兵部,但因为胡宗宪的到来,军政将要到来的改革,让出了兵部大权,由于阁老陈以勤去执行“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国策,归还了礼部大权,李春芳便代替老友去领了礼部大权,然而,没过多久,朝廷又要推进“广开社学,化育天下”的国策,提拔了海瑞担任礼部尚书之位,这礼部大权顺理成章就让了出去。
如果是内阁首揆,不实领部衙,凭借着影响力和能力,能对六部衙署完成间接掌控,就像当初的严嵩,现在的张居正,对权力影响不大。
而如李春芳这般,是朝廷有名的“甘草阁老”,没有实领部衙,在朝影响力和权力就要大减了。
要不是朝野动荡,李春芳推举了些人上位,且登上关键位置,这内阁阁老之位,怕是就要动摇了。
因为张居正有了实领,说是为了避嫌也好,说是害怕圣上忌惮也罢,那空缺的通政司通政司使,九卿之位,就只有放弃了,没有推选任何人上位。
胡宗宪、李春芳同样没有合适的人适合这个位置,于是,就只能请了圣谕。
在山西担任巡抚的高仪,得以升任通政司使之位。
如此一来,朝廷中,嘉靖二十年辛丑科殿试中的进士,又有一位登临公卿之位。
内阁次相的高拱,内阁阁臣的陈以勤,北征大元帅,当今军方第一人的王崇古,今又多了个通政司使高仪。
一科四公卿。
堪称是大明朝的龙虎榜了。
但对同年身居高位,高拱却并不觉得欢喜,反应平平。
要说嘉靖朝哪科进士最为不合,辛丑科绝对榜上有名,转眼二十一年,连最起码的联系都很少。
在陈以勤没有去执行国策前,高拱、陈以勤同在政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