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挽忠。
杨博命奴仆大开中门,亲迎阁老于府中,杨博仍去意坚决,数个时辰后,李春芳叹息离去。
第三次挽留,玉熙宫降旨杨府,圣请杨博勉励,当有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继续留朝。
杨博命奴仆大开中门,设香案,沐浴焚香后,大拜于地,以才疏德薄,有负圣望之语,泣血封旨,捧还官印。
或许。
这是臣子唯一可以拒绝圣旨的机会。
内阁、六部、京城百姓,一城官民为之感叹万千。
当然,任何时候拒绝圣旨,都必须付出代价,三留三辞已毕,圣旨再降。
准杨博去职还乡,三日腾府,五日离京,此后无诏不得进京。
由其子杨俊士、杨俊卿同行侍奉。
自京城向西一千六百里,就是杨博老家山西蒲州,沿途所经府县,要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以礼送杨博还乡。
皇恩不可谓不浩荡。
这一幕。
让所有柱国大臣心有抚慰。
从嘉靖四十年上元节始,内阁、六部九卿接连发生重大变动,升者固然可喜,退者皆黯然。
如严嵩、严世蕃父子身死族灭,如徐阶消失不见,大明朝重臣们每每想起总会心有戚戚然,哪怕不敢说,但心底都在说,当今圣上是寡恩少义之君。
但在今日,见杨博离朝恩眷,谁人不得说一句当今圣上仁厚啊。
杨博携子归乡。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