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卿祝寅,字将明,青州吴山人士,永嘉十三年进士,好食山味,尤以吴山栗为甚……”
《大理寺宝典》
三月初五,大理寺桃花开的正盛,是公厨擢选的日子。
大理寺原是前朝的公主府邸,舞榭歌台、春楼夏阁,营造颇费巧思,处处是景。
如今落在一帮只知道和死人案牍打交道的糙老爷们手中,诚如牛嚼牡丹。
大理寺上下行事,只知高效实用,无人有赏玩的闲情。这一回擢选,设在春秋池畔,亦并非为着不负这一园桃花的春景。
而是为着池畔假山上的亭榭,此亭号曰“烟雨亭”,因建在高处,可俯瞰底下情景,若有贿考作弊事宜,当下便可被抓个现行。
主考官们自然便坐在这亭榭之中。
杨枝等试生入场时,主考早已端坐如仪,是以她并无缘与那位大理寺卿谋面。
一同应试的有五位,在先一场比试,已筛掉数位试生。这五位,将进入最后的大比。
比试主食材由大理寺提供,是一条鲈鱼,其余辅材大理寺亦有预备,但都是寻常食材或佐料,另有自备特制食材的,允许带入场中。
这一场比试有命题,五人在池畔小炉边站定,便有书吏高唱。今日之试,考“乡情”二字。
同试的另四人有一个杨枝认识,是京城第一酒楼燕归楼的帮厨冬青,和她年纪相仿,自个子能够得上灶台起,就在燕归楼帮厨,到如今,却仍不过三钱银子一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