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轻重权衡之下,许多大臣为李涪的过错开脱,认为他素来敦和柔善,孝顺友爱,此事起于对妹妹的偏疼,而且请罪的折子早已备好,可见毫无欺瞒之意,如果责罚太过,不免有伤父子之伦;甚至不少人弹劾陆九郎,指责他欺弄公主,行为不当,才引出如此恶劣之事。
反对的臣子则认为大皇子能在宫中诱捉高官,将之投于兽池,绝非仁德者所为,足见心怀恶戾,孰知将来不会逼宫犯上,绝不可委以社稷;陆九郎战功赫赫,甚至能力搏猛狮,却受皇子的擒辱折虐,若不加以重惩,必寒了臣子与天下人之心。
两边的臣子争得不可开交,有的跳脚,有的怒骂,有老臣甚至以头撞柱,血溅御前,来了一场以死进谏的大戏。
韩昭文的金吾大将军是个闲职,当然不会卷入纷乱之中,保持了冷眼旁观。
等下朝归来,他对妹妹一述,叹道,“大皇子厉害,本来已显颓势,许多人觉得他慵碌怯懦,不合为君王,开始偏向五皇子,他索性借荣乐公主发作,一来除了陆九郎这眼中钉,拔了李睿在左军的利爪;二来自请废庶,以退为进,引得众臣激争,群起相保,难住了陛下。似这般狠绝的手腕,一旦天子病重还了得?”
幸亏丁良倒了,李涪已无法干预禁军,传闻正是陆九郎献计设局,难怪李涪对他恨之入骨。
韩明铮静默片刻,“陛下会如何决断?”
韩昭文思了片刻,评论道,“陛下经此事有了警醒,必然对他更为厌恶;但朝议汹涌,也很难在此时立李睿为储,大约会含糊了之。陆九郎虽然未死,引起的争议过大,也不是好事。”
韩明铮轻道,“可有人质疑韩家与他的关联?”
韩昭文也不隐瞒,“确实有这样的风议,毕竟两次都是你救了他,不过我只称是义勇,陛下也未过疑。”
他见妹妹神情低郁,叹了口气,“好在咱们家已承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