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乔伊斯是擅长以小见大的,作家的敏感让他能抓住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或瞬间。”
“但是普鲁斯特不同。”
龙川彻明显对那位法国作家更加推崇。
“他很少描绘具体的事物,更关注的是意识本身,情感的扑朔迷离与变幻莫测。也就是说他写作的对象是他的精神世界。”
龙川彻磋磨着指尖,对面的约翰.班维尔惊讶龙川彻能够把两位知名作家作品剖析的这么清楚。
有些严肃刻板的话题在他嘴里变得有些轻浮有趣,约翰,班维尔不由得再次想到圣三一学院那次。
当时他也是这么理智的分析爱尔兰文学的苦痛特点,以至于学术交流的时候很多学院教授都不得不与他严肃对待。
“将平庸的一本正经变成轻浮的真知灼见。”
约翰.班维尔嘟囔着有人对龙川彻的评价,坐在那里听龙川彻继续说。
武田真妃难以描述自己的心情。
这好像是她第一次见到龙川彻在文学活动上大放溢彩。
文学对她来说是挣钱的工具,但是对酒吧里的人好像有其他的定义。
龙川彻的引经据典下是不少人的面露沉思。
严丝合缝的记忆力下,是即使在爱尔兰人也不得不赞同的观点。
他用《追忆似水年华》的某段创作举例,指出两个文学巨匠的不同。
他并未说詹姆斯.乔伊斯远不如马塞尔.普鲁斯特,只是从两人写作形式上说出谁是更适合意识流的代表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