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门的,看着对方不善言辞他关于文学奖的话题是张嘴就来。
什么要学《都柏林人》一样把每个短篇都写透孤独,什么他有最好的关于虚无与绝望的释义。
约翰·班维尔越听越古怪,因为他是外界公认这次最有希望获得弗兰克短篇小说奖的人。
他曾经写过一篇《海洋》,被人称作可以感受到乔伊斯的影子。
“《都柏林人》这本书是上世纪的短篇小说范本,你也把写作的主题定位到孤独上?”
虽然感觉怪怪的,但是约翰·班维尔并没有打断龙川彻,他很有礼貌的听对方说完,然后摇了摇头说了句“很难”。
《都柏林人》在短篇小说领域的地位很高,或者说孤独这个永恒主题在文学圈的地位很高。
《都柏林人》在作品里给了孤独很好的诠释,有的孤独抵达释怀,有的则抵达虚无与绝望,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则被称为让读者走入了生死之间的晦暗地带,那里混合着与孤独有关的一切。
“你写的什么?”
对方实话实说,龙川彻也没有生气,小口小口喝着啤酒的他问起了对手的情报。
“也是跟《都柏林人》一样,是偏意识流的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除了短篇小说很出名,还被称作意识流小说开山鼻祖,开创了西方意识流的写作方式,笔下的《尤利西斯》也被称为最晦涩的文学巨著。
“别理他,班维尔。”
龙川彻跟约翰·班维尔聊的起劲,耳边突然响起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是刚刚过来邀请过约翰·班维尔的不知名人士。
这个三十岁左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