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在与朱元璋和朱标意见相左当中,只能站位朱元璋。毕竟朱元璋会杀人,朱标可不会,因此导致看上去朱标没有什么作为。
但即便如此,对于朱元璋这样一个封建大家长式标杆,向来都说一不二的人物来说,朱标也能多次在他雷区蹦达。
为此朱元璋对朱标自然颇有微词。
跟现在的中国式家长一样,他们认为他们的是对的,于是固执己见,以家长的身份和权威压迫孩子,逼孩子只能走他们选的道路。
正常情况下,一般的孩子也只能认命或者遭到欺骗,就如同那位10岁读本科,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希望父母在北京买房的天才神童一样,被父母操纵了半生。
但对于已经形成性格和三观的人来说就不同了,看到与自己三观不符的情况,自然要掀起反抗。
就像朱标。
朱元璋早年忙于打仗,根本没怎么带过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受朱元璋影响,看到朱元璋四处滥杀,产生了这种做法的抗拒心理也很正常。
结果就是父子关系紧张,离心离德,朱元璋慢慢有了易储的念头。
但朱标背后不仅站着马皇后,同时还有整个淮西勋贵集团,就连弟弟们也是他一手带大,朱元璋想要易储的难度堪比登天。
可以说几乎是在跟整个大明朝的文武百官勋贵以及所有家人对抗。
~~
因此这个想法也就是冒了一次,直到晚年朱标病逝,他从失去朱标的悲愤当中恢复过来之后,才开始重新挑选合适的继承人。
而且刚开始他也没有打算立朱允炆,而是想在几个儿子当中选。
其中他最中意的人,便是朱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