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统七年秋,皇帝于西郊举行祭天大典,并连发十二道旨意,布告天下,正式开启术士改革发展之路。
在此之前,李顺早已与朝臣展开了历时两个月的激烈讨论。
大部分朝臣都已被李顺的理由说服,明白了未来的危机,并愿意全力辅助皇上改革。还有一小部份顽固大臣,依旧反对,他们不是不懂,而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
他们多以老朽不堪,小辈亦不争气,无法适应变化,而变化会使他们失去权力。
这一次,李顺改了性子,没有以武德服人。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没必要再让自己手上沾满鲜血。他又不是杀人狂。
大势所趋,无人可挡。
认知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在改革过程中,他们只要不搞破坏,有人盯着错处,唱唱反调,也能及时的查漏补缺。铁血手段使得多了,百姓会处于恐惧之中,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
人心向背,自有公道。
此次祭天大典极为简陋,李顺没有准备三牲,而是别开生面的用稻谷、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祭品,寓意:“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而参加大典的人,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还有术士,连风烛残年的诸葛相卿都在诸葛宣怡的搀扶下前来。
方戟来到诸葛相卿身边,激动道:“老哥,我们的时代来临了!”
诸葛相卿虽已修为尽废,却依旧以自己身为术士为荣,更何况他的经验和学识,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他眼含热泪道:“是啊!我可以看见未来,我们术士一脉将会何等辉煌了。”
李顺的十二道旨意,一是确定发展术士一道为基本国策,承认并抬高术士地位。在百姓心中,术士逐渐等同于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